道道山梁披綠裝,綠水環(huán)繞城更潤。藍天白云好生態(tài),詩畫涉縣空氣新。近年來,涉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fā)展理念,全力打造“太行山最綠的地方”和京津冀生態(tài)涵養(yǎng)區(qū)。
幾十年前,在涉縣百姓間流傳著這樣幾句話:“荒山禿嶺和尚頭,雨季洪水滿地流。旱澇風暴年年見,十年九災百姓愁。”就是如此嚴峻的形勢,涉縣人以愚公移山的決心,從零開始,幾十年如一日的栽樹,讓百萬畝荒山變成綠園。
“推動綠色發(fā)展,建設生態(tài)文明,是責無旁貸的使命與責任。我們歷屆縣委、縣政府,換屆不換‘林字經’,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著干。僅今年,涉縣就新增綠化面積21萬畝。”涉縣縣委書記汪濤的話擲地有聲。
山區(qū)植樹不同于平原,涉縣因地制宜,總結出了“667”造林法,“6”即市場化運作、多元化投入、工程化實施、責任化推進、精致化栽管和彩色化效果“六化造林”,“6”即刨坑、擋板、客土、栽樹、澆水、管理“六步造林”,“7”即中間一棵是兩米高的側柏,兩邊各三簇連翹、三株黃櫨,常年為綠,春天為黃綠,秋天為紅綠,多彩造林,四季有景。
近日,在涉縣林業(yè)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筆者抵達了西崗鳳凰山,那里曾經是裸巖區(qū),如今卻成了太行石質山地生態(tài)景觀林示范區(qū)。負責這一裸巖區(qū)造林的是涉縣有名的基層林業(yè)技術員楊喜慶,如今早已退休的他,仍然帶著自己的夕陽紅造林隊,攻克一個又一個造林難題。楊喜慶說:“裸巖是造林的硬骨頭地區(qū),從2014年就開始研究嘗試大苗造林。”
2016年春季,涉縣在西崗鳳凰山裸巖區(qū),采用油鉆、鋼釬、鐵錘、鐵撬等工具,鑿石開穴,破石挖坑,開展大穴狀、大魚鱗坑、小梯田等高規(guī)格整地,利用卷揚機卷土、卷肥上山,客土造林。選用側柏、山桃、山杏、黃櫨、爬山虎等樹種,硬生生在裸巖區(qū)打造出高標準的生態(tài)景觀林,實現(xiàn)裸巖全覆蓋,造林成活率98%以上,成為太行石質山地生態(tài)景觀林建設的典范工程。如今登頂西崗鳳凰山,往下看,滿眼是蒼綠。
為實現(xiàn)縣域內綠化全覆蓋,最大限度的增加綠量,涉縣堅持“全時、全域、全民”三全綠化理念,大打綠美涉縣攻堅戰(zhàn)。全時綠化,即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每個季節(jié)都有造林任務,每個季節(jié)都有可觀賞性綠植;全域綠化,即山、水、路、田等空閑地等全部綠化到位,形成山頂松柏帶帽、山間果樹纏腰、山腳綠水環(huán)繞的立體式綠化格局。全民綠化,即每年開展轟轟烈烈的義務植樹活動。
經過近幾年的植綠造林工作,如今涉縣已是草茂林豐,郁郁蔥蔥,空氣質量得到優(yōu)化,增加了旅游資源和拓展了旅游項目。截至目前,涉縣林地面積達126萬畝,森林覆蓋率56%。涉縣年降雨量由原來的每年500毫米多一點,近幾年達到了600毫米左右。涉縣先后榮獲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區(qū)、中國綠色名縣、中國最佳人文宜居城市等國家級榮譽稱號。涉縣正在朝著“綠的世界、花的海洋、水的源泉、云的故鄉(xiāng)、旅游的勝地、生活的天堂”闊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