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排雷行動,是繼1992年4月至1994年9月、1997年10月至1999年3月兩次邊境大掃雷,2001年9月至2008年10月邊界勘界立碑清障掃雷之后,在中越邊境展開的又一次排雷行動。
400余名排雷工兵隊員參與行動,主要在云南省文山、紅河兩州展開,計劃2017年底前全部完成。
此次掃雷將采取人工搜排、火箭彈爆破掃雷、掃雷彈爆破排雷、縱火毀雷、機械掃雷和機器人排雷等相結合的方法,完成50余平方公里的掃雷面積,并對20余平方公里的雷區(qū)進行封圍。
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中越邊境云南段埋設約130萬余枚地雷、48萬余枚(發(fā))各類爆炸物,形成大小不等、斷續(xù)分布的161個混亂雷場,面積約289平方公里。
雷的種類多,密度大,這是中越邊境掃雷面臨的困難之一。不同種類的地雷引發(fā)原理不一樣,排爆手段也不同。
這是由多型號地雷組成的混合型雷場,有58式防步兵壓發(fā)雷、59式防步兵絆發(fā)雷、土制木殼雷等。
它們或深埋地下,或藏在石縫里,或掩于溪邊,三十多年后,山河依舊,地雷卻已遁形。由于雨水沖刷、山體滑坡等原因,不僅地雷本身的性能發(fā)生了改變,埋設的位置也向深層移動,甚至被植被根須包裹,排雷作業(yè)的難度和危險性增大。
1994年至2008年間,我國先后組織兩次排雷和一次勘界排雷,把口岸、通道和生產(chǎn)生活區(qū)、耕作地的雷場大致排除干凈。然而,部分遺留的雷場以及勘界新劃入的地區(qū)中,仍存在地雷和其他爆炸物。
僅云南段尚有48片雷區(qū)、95個雷場,涉及面積七十多平方公里。初步估算,這些雷場中約有地雷47萬余枚、其它爆炸物15.7萬余枚(發(fā))。
據(jù)有關數(shù)據(jù)顯示,一枚地雷成本20元,清除它需要6000元。
由于雷區(qū)地勢相對復雜,大部分工作還需要人工完成。
機械掃雷和機器人排雷雖可部分地替代人工,卻只適合植被較矮、較稀疏、地勢平緩的區(qū)域。掃雷機器人和噴火槍無法解決深埋在土里的地雷。掃雷作業(yè)中,人員精神高度緊張集中,通常30分鐘會進行一次輪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