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26日舉行隆重慶典,慶祝巴拿馬運河擴建后正式通航。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旗下的“中遠海運巴拿馬”號成為巴拿馬運河擴建后首航船只。
巴拿馬運河位于美洲大陸中部,縱貫巴拿馬地峽,是一條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船閘式運河,素有“世界橋梁”的美譽。運河全長81.3公里,最窄處為152米,最寬處為304米。從運河中線向兩側延伸16.09公里的地帶為巴拿馬運河區(qū),總面積達1432平方公里。
早在1524年,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就曾建議制定巴拿馬運河方案以縮短航程。1879年,法國組建了巴拿馬洋際運河環(huán)球公司,并于次年動工開鑿巴拿馬運河。然而,由于當地惡劣的自然條件,此項工程被迫于1889年中止。
時任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認為,巴拿馬運河對美國軍事和經濟意義重大,決定接手該項目。1903年,美國通過支持巴拿馬獨立,與巴拿馬簽訂了《巴拿馬運河條約》,并以一次性支付1000萬美元、9年后每年再付租金25萬美元的代價,取得開鑿運河和“永久使用、占領及控制”運河和運河區(qū)的權利。
1904年,運河動工開鑿。來自世界50多個國家的幾十萬勞工參加了運河開鑿工程,其中包括近萬名從中國被招至巴拿馬的華工。
1914年8月15日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美國東西海岸間的航程縮短了至少14800公里。但運河的開鑿通航使巴拿馬喪失了主權和領土的完整。
為廢除不平等的“美巴條約”和收回運河區(qū)的主權,巴拿馬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1977年9月,美國被迫與巴拿馬簽訂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和《關于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和經營的條約》。根據條約,1999年12月31日起,巴拿馬將全部收回運河的管理和防務權,駐在運河區(qū)的美軍將全部撤出。
1999年12月14日,美國向巴拿馬政府移交運河主權的儀式在巴拿馬運河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閘舉行。至此,這條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黃金水道”回到了巴拿馬手中。
隨著世界貿易活動以及貨運量的大幅增加,巴拿馬運河通航條件已不能滿足需求。2006年4月,巴政府正式提出總投資為52.5億美元的運河擴建計劃。根據計劃,新建船閘可讓更大型的船只通過。擴建后,每年將有1.7萬艘船只通過。
2007年9月3日,巴拿馬運河正式開始擴建,包括在運河兩端各修建一個長427米、寬55米、深18.3米的三級提升新船閘和配套設施,拓寬并挖深加通湖至庫萊布拉之間的蛇形航道。擴建后能通過的最大集裝箱船的運力在1.3萬標準箱,是過去的2倍多,運河的貨物年通過量也有望從現有的3億噸增加到6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