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上班
就是在那里坐一天
從2005年起,只要是工作日,王太婆都會到派出所“上班”。其實,每次到派出所,老人就是在那里坐一天,只是有時要自言自語幾句
民警照看
請她吃飯送她回家
早上,民警楊洪強給她倒了一杯開水,把她扶進(jìn)一間休息室。中午,老人從休息室出來,跟著民警到食堂吃午飯。下午6點,民警送她回家
家人分析
那是她的精神寄托
“其實母親到派出所去,我們心里很放心。”邱健生說,老人如果在派出所出現(xiàn)突發(fā)狀況,不會去找麻煩。“她已把這當(dāng)成一種精神寄托”
“怎么沒有人來扶我?”4月5日8點多鐘,90歲的王廣霞(化名)走進(jìn)邛崍市公安局臨邛派出所扯著嗓門喊道。兩名女民警跑下大廳前的石梯,把她扶進(jìn)大廳坐下。
從2005年起,只要是工作日,王太婆都會到派出所“上班”。這些年來,在臨邛派出所干過的民警無一不認(rèn)識她。對于老人,他們從最初的無奈變成了如今的日日牽掛。
2005年,王廣霞從西昌老家搬到成都和兒子居住?;加猩窠?jīng)官能癥的她與銀行發(fā)生了一場糾紛,臨邛派出所的民警趕去調(diào)解,隨后把她送回了家。此后,老人就成了派出所的???。對于這樣的狀況,包括太婆的家人都認(rèn)為,只能用精神障礙來解釋。太婆的兒媳婦邱健生說,每天出門,她都說到派出所去上班。
所謂上班
就是在那里坐一天
從2005年起,只要是工作日,王太婆都會到派出所“上班”。其實,每次到派出所,老人就是在那里坐一天,只是有時要自言自語幾句
民警照看
請她吃飯送她回家
早上,民警楊洪強給她倒了一杯開水,把她扶進(jìn)一間休息室。中午,老人從休息室出來,跟著民警到食堂吃午飯。下午6點,民警送她回家
家人分析
那是她的精神寄托
“其實母親到派出所去,我們心里很放心。”邱健生說,老人如果在派出所出現(xiàn)突發(fā)狀況,不會去找麻煩。“她已把這當(dāng)成一種精神寄托”
“怎么沒有人來扶我?”4月5日8點多鐘,90歲的王廣霞(化名)走進(jìn)邛崍市公安局臨邛派出所扯著嗓門喊道。兩名女民警跑下大廳前的石梯,把她扶進(jìn)大廳坐下。
從2005年起,只要是工作日,王太婆都會到派出所“上班”。這些年來,在臨邛派出所干過的民警無一不認(rèn)識她。對于老人,他們從最初的無奈變成了如今的日日牽掛。
2005年,王廣霞從西昌老家搬到成都和兒子居住。患有神經(jīng)官能癥的她與銀行發(fā)生了一場糾紛,臨邛派出所的民警趕去調(diào)解,隨后把她送回了家。此后,老人就成了派出所的常客。對于這樣的狀況,包括太婆的家人都認(rèn)為,只能用精神障礙來解釋。太婆的兒媳婦邱健生說,每天出門,她都說到派出所去上班。
有事會請假
放假未通知太婆發(fā)火了
王廣霞說的上班,通常情況下是在固定的位置上長久地坐著不動。到大廳來辦事的群眾開始增多,民警楊洪強給她倒了一杯開水,把她扶進(jìn)里面的一間休息室。
成都商報記者幾次試圖與太婆交流,都被她果斷喝退。“她耳朵有點背,不熟悉的人和她說話,要發(fā)火,我們都只有順到。”中午,老人從休息室出來,跟著民警到食堂吃午飯。“我的飯怎么還沒有打好?”聽到太婆的喊聲,一位民警趕緊把飯端到她面前。楊洪強說,有時候她不愿在食堂吃飯,只好給她零錢到門口自己去吃。太婆雖然有精神障礙,但生活能夠自理。
午飯后,她又拄著拐杖回去,還有半天班。下午6點,值班民警走到太婆身邊,抬手指了指表,沖著她的耳朵大聲說:“下班了。”太婆這才起身,由民警把她扶下石階,送她回家。
遇到有事情,老人會到所長辦公室請假。有一次所長不在,太婆還寫了張“請假條”放在值班臺上,說第二天要去參加一位親戚的酒席,不來上班。3月8日那天,太婆在派出所發(fā)火了。因為當(dāng)天所上的女民警放假休息,但沒有通知她。“放假也不說一聲,早曉得我就不來了嘛。”
太婆雖霸道
缺席一天民警有些不安
臨邛鎮(zhèn)文昌宮社區(qū)與臨邛派出所在同一個大院,社區(qū)書記黃練說,每天下午民警扶老人下石階的一幕,他透過辦公室的窗戶,看了十年。
“一位有精神障礙的老人到派出所,我們也不能不管,畢竟到派出所總比在外面到處逛要安全。”一位民警表示,雖然太婆有點霸道,但混熟了,還是很
通情達(dá)理。有時候她來“上班”,會買一些葉兒粑、餅干之類的東西,分給民警吃。有一次,老人發(fā)現(xiàn)公示欄上出現(xiàn)了一張新面孔。“這人是才來的啊?”她隨后找到這位新民警,問是哪里的?好多歲?耍朋友沒有?
去年春節(jié)前的一天,楊洪強很吃驚地問同事,“今天太婆咋沒來呢?”這一提醒讓全所都有些不安和不習(xí)慣,民警找到社區(qū)工作人員,打電話到太婆家中聯(lián)系上了她。黃練說,這種不習(xí)慣的背后,應(yīng)該是派出所對太婆的牽掛和感情。
太婆家人:
若出狀況不會去找麻煩
老人衣著得體,很愛干凈。“到這一步,我們也是出于無奈。”68歲的邱健生說,老人每月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孫子旅居美國,平時都是她和丈夫照顧她。老人的精神問題上世紀(jì)70年代就開始有癥狀。最初往派出所跑的時候,邱健生每天催著丈夫把太婆接回家。不過每次去,招來的都是一陣罵。
“其實母親到派出所去,我們心里很放心。”邱健生說,“有時候她回來后很得意,說是派出所民警送回來的,還把民警給的吃的分給我們。”
派出所民警介紹,太婆的兒子兒媳對她很好。她熱衷于往派出所跑,可能是因為幫她調(diào)解過一次糾紛而起。去年,太婆與民警交談中突然談道:“我曉得和你們派出所沒關(guān)系,你們解決不了我的問題。”邱健生和丈夫向民警表示,如果老人在派出所出現(xiàn)什么突發(fā)狀況,不會去找派出所麻煩。“她已把這當(dāng)成一種精神寄托。”成都商報記者 逯望一 實習(xí)生 梁明智
編后
他們給老人
優(yōu)雅的尊嚴(yán)
到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人已達(dá)2億多。當(dāng)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質(zhì)條件滿足以后,精神滿足成為決定老人生活幸福程度的重要指標(biāo)。對于有精神障礙的老人更是如此。
九旬老人天天到派出所“上班”。家人和民警最初都很無奈,慢慢地互相之間都適應(yīng)了,融洽了,默契了。當(dāng)老人缺席時,民警們充滿牽掛。太婆的家人也表示,“她已經(jīng)把這當(dāng)成一種精神寄托了”。十年“上班”,十年溫情,十年關(guān)愛,也溫暖了有點霸道的太婆。沉默的她也會關(guān)心新來的民警,與家人分享自己的快樂。
民警們細(xì)微的舉動,帶給了老人精神上的滿足。如果人人都像那些民警一樣盡一點點力,就可以讓更多的老人享受優(yōu)雅的尊嚴(y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