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正常節(jié)奏,今年46歲的德國人吳正榮(中文名)現(xiàn)在應該已成為家鄉(xiāng)一家不錯的制藥廠實驗室里的核心員工,薪水頗豐。但吳正榮選擇了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軌跡。
4月28日,中新社記者在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qū)湘春巷8號一家名為“巴赫西點”的面包店見到了吳正榮。盡管是店老板,但他正在教一群聽力障礙者制作面包。
這個來自斯圖加特、化學專業(yè)出身的德國男人,從德國某制藥廠辭職后,2002年作為“環(huán)球救助協(xié)會”代表和妻子一起來到長沙,成為幫扶聾啞人的義工。至今,夫妻倆已在長沙居住了十五個年頭。
“剛來的時候,并沒有想到會待這么長時間,就像我根本沒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個面包師傅。”吳正榮指著櫥窗里的面包笑言。
結緣中國,是因為報紙上一篇關于湖南一些“聾兒”因為未及時治療成為“聾啞人”的報道,“當時我就想去幫助他們,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于是,吳正榮辭去工作首先去臺灣學了兩年中文,而后帶著妻子義無反顧地來到了長沙。
最初,吳正榮夫婦在湖南省殘聯(lián)的康復中心幫助聾兒進行語言康復訓練。作為康復老師,他們每天敲鑼打鼓刺激聾啞兒童的聽覺神經,手把手教孩子們看圖說話。
他們還是資金援助者,通過與湖南省殘聯(lián)及相關機構合作,在湖南尋找7歲以下的聾啞兒童,利用“環(huán)球救助協(xié)會”基金,為聾啞兒童做語言康復訓練。
長沙、株洲、湘潭、吉首、郴州等湖南多個市州的大部分特殊教育學校和康復中心都留下了這對異國夫妻的愛心足跡。十多年里,吳正榮夫婦累計幫助了500多名聽力障礙兒童?,F(xiàn)在,受助孩子們大多數(shù)能夠開口說話,少數(shù)人甚至能像正常人一樣交流。
在吳正榮看來,幫助聽力障礙者恢復語言功能還不夠,“擁有自食其力的技能才能贏得尊嚴,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同樣的機會。”
2011年,吳正榮機緣巧合盤下了一位德國老鄉(xiāng)的面包店。他特意從德國請來了一位專業(yè)面點師傅,招收聾啞人免費學習。德國面包師一直工作了四年多,直到吳正榮“出師”?,F(xiàn)在,吳正榮會做20多種面包、20多種餅干糕點。巴赫西點的聾啞員工也發(fā)展到6名,還有3名學徒,且有幾名聾啞員工已經“出師”去其它面包店工作。
幫助過許多孩子,但夫婦倆因身體原因沒能生育一個自己的孩子。“并不是人的每一個愿望都能被滿足,我們接受了事實就好了。”吳正榮滿足地說。
在長沙,吳正榮夫婦被大家稱為“洋雷鋒”。“每次我太太說起那些聾兒經治療后康復,眼睛里都有光。我也很喜歡做面包和教他們做面包。”吳正榮指著面包店墻壁上的營業(yè)執(zhí)照說,按執(zhí)照年限,這個店可以營業(yè)到2031年,“我想,我們夫婦在長沙待的時間會比證上的年限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