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過后,盡是廢墟,我們要在廢墟之上,播下希望的種子。”這是江蘇省鹽城師范學院教科院教師伏干寫在日記本上的一句話。
6月23日,一場特大風雹災害席卷江蘇鹽城阜寧,伏干帶領學校心理救援組的志愿者們迅速趕往一線。
暑假里,志愿者們依然忙碌在災區(qū)。從最初的摸排篩查、危機干預,到如今的個別輔導、抗逆力培訓,這場“走進內(nèi)心的救援”一直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著。
“醫(yī)院里收治的災民很多,他們在風災中受了驚嚇,有人甚至親眼目睹親人遇難,情緒極度低落。”伏干回憶,一名50歲左右的婦女,癱坐在醫(yī)院臨時鋪的席子上,不停流淚,眼睛腫了,頭部受傷,裹著紗布,耳朵和褲子上滿是泥巴。她家里有一人遇難,受重傷的母親正在另一個醫(yī)院搶救,自己受傷了,不能去送遇難的親人,也不能照顧母親。
在碩集鎮(zhèn)計橋幼兒園,救援組見到了更多需要心理救援的孩子。災難發(fā)生時,有孩子一直躲在桌子下不肯出來,回到家后不敢出門,聽到刮風下雨就害怕。
伏干了解到,風災發(fā)生時,老師讓孩子們躲到小桌子下面,后來這個孩子就變得不正常了。“這是典型的重大災難發(fā)生后的急性應激障礙,如果不及時疏導,將會產(chǎn)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精神障礙”。
在碩集中心小學臨時安置點,有3個孩子被風嚇到了,只要一到天黑,孩子就會問是不是大風又要來了。
該校教科院大二學生陳靈問孩子們是不是怕大風,孩子們點點頭……后來,他帶著孩子們一起做有關風的游戲。
“要讓孩子克服對風的恐懼,慢慢去適應,還要讓他們?nèi)ジ惺茱L是那么舒適。”陳靈說,“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孩子們下小雨時也敢走出房門了,聽到風聲不再害怕,還主動和我們聊天、玩游戲。”
現(xiàn)在,陳靈已成為孩子們的知心哥哥??粗⒆觽兡樕下冻鲂θ?,并開始愿意交流,這個剛滿20歲的小伙子心里滿是成就感。
這個暑假,師生們每天都會針對援助個案進行討論分析,撰寫工作記錄,同時進行相互心理督導。
讓伏干苦惱的是,民眾對心理治療的誤解和認知缺陷,給心理重建工作帶來了重重挑戰(zhàn)。
“這不僅是災后心理救援,更是向民眾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伏干說,“心理重建這條路,雖然任重而道遠,但它既已開始,終會抵達。”
鹽城師范學院院長、鹽城市心理學會會長戴斌榮說:“心理重建的最大問題是組織性不夠,缺乏連續(xù)的統(tǒng)籌考慮。目前,學校正在努力讓不同的隊伍從不同角度進行干預,這樣災后心理重建的效率會更高,覆蓋面也會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