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興市中醫(yī)院附近,12歲女孩陳曉華每天放學后都會出現(xiàn)在父母清掃的路段,在路邊的電話亭內做作業(yè),父親空閑時還會給她輔導作業(yè)。她的父母來自資陽市安岳縣,在嘉興打工已有20年左右,目前都是環(huán)衛(wèi)工。此事經浙江當?shù)孛襟w報道后,引起廣泛關注。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聯(lián)系上陳曉華父親陳富康,其證實女兒自小學一年級起便將路邊電話亭等當“書房”,至今已有4年多。“在我老家,只有讀書才有出路。但我們下班很晚,不放心讓女兒一個人在家,所以只能讓她每天在電話亭內做作業(yè)。”陳富康夫妻倆堅信讀書改變命運,因為大兒子靠讀書有了出息。“大兒子在老家讀書,后來上了重點高中、醫(yī)科大學,如今在康定當醫(yī)生。”
每天15時50分放學后,母親李代蘭都會將陳曉華接到中山東路,陳富康則從不遠處搬來一張破舊皮椅和一個沙發(fā)坐墊,放進電話亭。“這兩樣‘家具’都是我撿來的,椅子當書桌,沙發(fā)坐墊當?shù)首印?rdquo;陳富康說,女兒每天做作業(yè)少則一個多小時,多則兩三個小時。“冬天黑得早,經常要借著燈光寫作業(yè),還好路燈下午五點半就亮了。”在陳富康的記憶里,女兒在電話亭看書、做作業(yè)也受了不少苦。“特別是夏天,天氣熱,蚊子有多,她經常是汗流浹背,手上和腿上被蚊子叮得到處是疤。”
最近被各種媒體鋪天蓋地報道后,關注的人很多。好心人路過這里,悄悄塞給曉華5元、10元。這讓陳富康很難堪,覺得沒有面子,他讓女兒不要收好心人的錢。“做人要有骨氣和志氣,人窮志不短。再說,我們也不怎么窮啊,這樣很不好。”陳富康說,幾天前,有好心人托一位與陳富康熟悉的人帶來500元,“人家給錢肯定是好心,我也很感謝。但是,不是自己勞動的收入我不要。只有通過自己勞動得來的,那才是正兒八經值得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