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最高法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解釋》)?!督忉尅分忻鞔_,對嬰幼兒采取欺騙、利誘等使其脫離監(jiān)護人視為“偷盜嬰幼兒”;醫(yī)療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單位工作人員以非法獲利為目的,將所診療、護理、撫養(yǎng)的兒童出賣給他人的,以“拐賣兒童罪”論處。按《刑法》規(guī)定,該罪情節(jié)特別嚴重,可判死刑。
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 法律政策適用方面有爭議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負責人透露,2015年,全國法院審結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853件,判處刑罰1362人,與2012年相比下降50%以上;2016年1至11月,全國法院審結618件,判處刑罰1107人。
“但是,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法律政策適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爭議,亟須明確。”上述負責人表示,“比如什么是偷盜嬰幼兒出賣?如何區(qū)分正常的婚姻介紹與打著介紹婚姻旗號拐賣婦女犯罪的界限?實踐中認識不一。”
以出賣為目的偷盜嬰兒
情節(jié)特別嚴重可判死刑
《刑法》第240條規(guī)定,拐賣婦女、兒童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以出賣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司法實踐中,此類案件常見情況是,利用父母等監(jiān)護人或者看護人的疏忽,以給付嬰幼兒玩具、外出游玩等哄騙手段將嬰幼兒拐走。但對該種情形是否屬于“偷盜嬰幼兒”,實踐中存在爭議。此次《解釋》明確,對嬰幼兒采取欺騙、利誘等手段使其脫離監(jiān)護人或者看護人的,視為《刑法》第240條規(guī)定的“偷盜嬰幼兒”。
無虐待、不阻礙解救
可從輕或減輕處罰
《刑法》第241條規(guī)定,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從輕處罰;按照被買婦女的意愿,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此次《解釋》規(guī)定,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排查來歷不明兒童或者進行解救時,將所收買的兒童藏匿、轉移或者實施其他妨礙解救行為,經說服教育仍不配合的,屬于“阻礙對其進行解救”。
上述負責人補充說,對婦女自愿繼續(xù)留在當地共同生活的情形,視為“按照被買婦女的意愿、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但只可以依法從輕處罰,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還要依法追究。”
醫(yī)療、福利機構出賣兒童
按拐賣兒童罪論處
對醫(yī)療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將所診療、護理、撫養(yǎng)的兒童出賣給他人的行為,《解釋》明確規(guī)定以拐賣兒童罪論處。
對出于結婚目的收買被拐賣的婦女,或者出于撫養(yǎng)目的收買被拐賣的兒童,涉及多名家庭成員、親友參與的,《解釋》規(guī)定,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員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后又組織、強迫賣淫或者組織乞討、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等構成其他犯罪的,將按數罪并罰的規(guī)定處罰。
《解釋》還明確,以介紹婚姻為名,采取非法扣押身份證件、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或者利用婦女人地生疏、語言不通、孤立無援等境況,違背婦女意志將其出賣給他人的,應當以拐賣婦女罪追究刑事責任。以介紹婚姻為名,與被介紹婦女串通騙取他人錢財,數額較大的,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