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父母打架鬧離婚 11歲男孩日記寫滿仇恨痛苦
“4點30分,他和一個女人來接我,后來我才知道那是他小三,我還看見了他們的親密照片…”“我不想上學…”近日,西安市未央?yún)^(qū)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法官李欣遇到了一起離婚案,審理過程中,夫妻倆年僅11歲的孩子遞交給法庭一個日記本,法官看到后震驚了……
離婚案審理中 孩子遞交法庭一本“仇恨、壓抑、痛苦”的日記
孩子的母親鐘某是案件的原告。鐘某與張某自由戀愛后結婚,婚后生育一子小張,小張年僅11歲。鐘某和張某在生活中經(jīng)常因為瑣事發(fā)生爭執(zhí),導致夫妻感情不和。就在鐘某為婚姻問題頭疼的時候,她發(fā)現(xiàn)孩子的性格越來越孤僻、表現(xiàn)出抑郁、逃避上學等一系列不正常的行為。鐘某最終無法繼續(xù)維持婚姻,便將張某起訴至法院。
近日該案在審理中,承辦法官李欣收到了小張遞交的一本日記。“恨恨恨,我想殺了他…”“他真是太賤了,好幾天不見人,回來就掐我媽媽的脖子……”“今天是婦女節(jié),我請媽媽吃自助餐,我拿了菜給媽媽,我覺得我長大了,可以幫媽媽了”。這本日記記載了小張所經(jīng)歷的父母爭吵、打架的點點滴滴,日記中的“他”正是父親張某。
看到日記,李欣非常震驚,“11歲的孩子,本應無憂無慮享受童年時光,然而,我們看到的,更多是仇恨、壓抑和痛苦。”
法官邀請心理咨詢師分析 解決婚姻問題前先補救孩子創(chuàng)傷
鑒于案件的特殊性,李欣沒有機械地對鐘某與張某的婚姻問題作處理,而將“法官媽媽”的情懷更多傾向于關注和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她對雙方提出了批評,鐘某和張某對孩子的傷害都應承擔責任,尤其是張某,作為父親,如果不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永遠都是負面教材,雙方在解決婚姻問題之前都應對孩子的創(chuàng)傷進行補救。
李欣邀請了法院聘請的心理咨詢師——國家級二級心理咨詢師張海琴老師來到法庭,張海琴老師全面分析了鐘某、張某婚姻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張某與孩子之間存在的問題以及孩子存在的心理問題,并針對每個問題分別告知了鐘某解決的方式和方法,尤其是在孩子的心理教育方面應注意的地方。經(jīng)過兩個小時耐心地聆聽,母親鐘某表示,她明白了教育孩子的方向,有了繼續(xù)生活的勇氣。
“婚姻生活中總有磕絆,堅決不能認為婚姻關系僅僅是兩個人的事,可以毫無顧忌地辱罵、毆打對方,因為孩子雖小,但他們會用眼睛看、耳朵聽、腦去想,心去體會。”張海琴老師說,孩子正處于學習的高速發(fā)展階段,如父母的行為不端正,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行為塑造;父母的生活不和諧,就會造成孩子的心理不健康,全社會都應該重視婚姻問題對孩子的傷害。
據(jù)悉,因這起離婚案件已引發(fā)孩子嚴重的心理問題,承辦法官決定對離婚事項暫時擱置,讓孩子父母先回家解決好孩子的思想問題,補救孩子受到的心理創(chuàng)傷,再根據(jù)情況處理離婚事宜。
華商記者 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