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是城市流動的風(fēng)景線,車廂內(nèi)的環(huán)境好壞、司機與乘客的素質(zhì)高低,映射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目前邯鄲市正處于創(chuàng)城關(guān)鍵時期,近日,邯鄲晚報記者兵分三路,登上公交車,探訪公交車廂內(nèi)的文明情況。
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公交司機和乘客均能做到文明出行、禮讓乘車、為老人和孩子積極讓座,但仍有極個別美中不足,成為公交文明的短板。
司機:對待咨詢,略顯冷漠
5月3日10時27分,記者從車管所站坐上一輛向西行駛的67路公交車。記者詢問年輕的女司機:從哪站下車可以坐上44路?“這邊有44路嗎?”司機似乎也不清楚。倒是坐在旁邊的一位大媽開了口:“你坐到終點站公交四公司,那有44路。”
當(dāng)行至倒數(shù)第二站五倉路敬侯街口站時,車上只剩記者一人,司機側(cè)過身對記者說“這里就能坐44路”。記者表示要坐到終點站,司機停下了公交車,說了句“稍等會兒,我去買個飯”,就從前門下了車。一兩分鐘后,司機提著一份涼皮回到車上。
到達終點站公交四公司后,記者未發(fā)現(xiàn)44路候車區(qū),一位穿公交制服的男士告訴記者:這里沒有站牌,到馬路對面等車就行。11時12分,一輛44路從公交四公司里開了出來,記者急忙揮手,但司機沒有停車的意思,記者又趕緊往前面跑了兩步,終于車子停了下來。
“拐過去路口才是站牌。”司機說。“那是第二站(五倉路敬侯街口站),始發(fā)站應(yīng)該在哪兒候車?”記者問。這時,司機有點不耐煩地回了兩個字:“門口。”
上午10時許,另一路記者登上了一輛向東行駛的67路公交車。車子到達終點站汽車東站后,記者未能及時找到該站的發(fā)車區(qū)域。當(dāng)記者尋找時,發(fā)現(xiàn)了一輛剛進站的59路公交車,待其停穩(wěn)后,記者上去敲敲車窗想打聽一下,但該車司機始終沒有理睬記者。上午11時左右,外面開始下起了小雨,記者從汽車東站再次坐上一輛67路公交車。車子在行駛過程中,記者發(fā)現(xiàn)司機接聽了一個電話,時間在2分鐘左右。
上午9時45分,第三路記者乘坐一輛向西行駛的23路公交車。在縣醫(yī)院站,公交車欲離站時,車前方出現(xiàn)一名邊跑邊揮手的市民想要上車,當(dāng)時該市民已跑到車前門的位置,但司機沒有反應(yīng),關(guān)上車門,一踩油門,揚長而去。
乘客:亂踩亂踏,吵架占座
3日8時22分,記者在24路公交車上看到這樣一幕:車子停靠到滏春美食林站后,一名六七十歲的老人從座位上站起向后門走去。因為乘客較多,尤其是后門處人更多,老人邊走邊抱怨:“都擠在門口,讓人怎么下車?”這話“點燃”了站在旁邊的一位女乘客,“你不能早點站起來嗎?還埋怨別人,要是有座,誰不愿意坐!”就這樣,兩個人互不相讓,越吵越兇,公交車就這么“癱瘓”在路邊,司機始終未發(fā)一言。最后在其他乘客的勸解下,老人才氣呼呼地下了車。
上午10時02分,記者在23路公交車上見到一對吃早餐的母子,3歲左右的男孩一會兒吃自己手上的煎餅果子,一會兒去喝媽媽手里的豆?jié){,他們的座位上滿是煎餅的碎渣和豆?jié){汁。吃完后,孩子將塑料袋和包裝紙隨手扔在車廂地上,年輕的媽媽對孩子沒有指責(zé)的意思,只是將這些垃圾往座位底下推了推。
上午11時,窗外下起了雨,記者乘坐的67路公交車行駛到明珠花園站時,上來一名拿著雨傘的乘客。只見這名乘客徑直走到車后面的雙排座位處,將濕漉漉的雨傘放在了自己身旁的空位上,后面上來的乘客皺了皺眉,站在了旁邊。車子行駛到車管所站時,一名乘客接聽了一個電話,開始旁若無人地大聲聊起天來,這期間車內(nèi)只能聽到該乘客的聲音。
13時左右,公交11路車上,一名中年男子將雙腳搭在了座位前的欄桿上,導(dǎo)致對面的座位上無法坐人。當(dāng)時車廂里其他座位已滿,一位女學(xué)生模樣的乘客只好站在車廂里,但翹腳男子視而不見,一直到下車。(記者郭曉月崔志梅周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