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造“上樓車”
為方便八旬老母親上下樓梯,張家口沙嶺子醫(yī)院退休職工王志國自己動手造了一輛“上樓車”。
“上樓車”操作簡單,只見王志國掛上鋼索,輕捏右側杠桿手閘,座椅上下移動調整好角度,然后按上行鍵,輪椅車便穩(wěn)穩(wěn)地向樓上走去。到樓梯間的轉向平臺處,輕捏左側的升降手閘,萬向輪落地,后輪離地,輪椅車輕松轉向。再捏升降手閘,各輪恢復原狀,再按上行鍵,輪椅車繼續(xù)上行。
王志國常說,母親把兒女們拉扯大不容易,現(xiàn)在母親老了,要好好孝敬她,回報她。去年,王志國給母親王玉蓮買了套舊樓房,房子地理位置很好,但由于母親年事已高腿腳不便,上下樓不方便,有時候一個月也不下一趟樓。王志國想,自己是干機械制造出身的,為啥不自己制造一輛“上樓車”呢?于是,王志國開始琢磨造一個能上下樓梯的輪椅車。
在一家工廠,王志國看到鋼索牽引貨車上下樓,受到啟發(fā),決定按此原理自己制造。造車過程中,王志國自己解決了兩大難題,一是座椅始終保持水平,二是車子的自由轉向。“上樓車”的座椅必須始終保持水平才能確保乘坐人的安全舒適。經過多次試驗,王志國采用杠桿原理解決了座椅升降難題,乘員的重心在杠桿的支點上,調節(jié)座椅非常省力,上下樓的時候座椅可以自由調節(jié)角度,保持座椅始終水平。采用萬向輪,解決了上下樓梯時的轉向問題。萬向輪系統(tǒng)由3條鏈條帶動6個齒輪,萬向輪著地后,兩后輪離地,兩前輪依舊著地,但可以和萬向輪保持同步。
“‘上樓車’由電瓶提供動力,零部件有的是買來的,如四個車輪、電機等,有的是利用廢舊物品改造的,如車把、齒輪、鏈條等,一共也沒花多少錢,還非常實用。去年冬開始動手,今年6月就用上了。”王志國說。
仿造電影機
王志國14歲便進了當時的陽原縣辛堡公社修造站,成了一名白鐵匠學徒工。在這里,他學會了打制爐筒、水壺、簸箕等各種白鐵皮日用品。16歲時,趕上宣化風動機械制造廠招工,王志國以“18歲”的年齡被錄用,進入裝備結構車間。當過兩年白鐵匠,有基礎、會手藝,而且人特別勤快,師傅們都非常喜歡他,王志國也積極要求上進,虛心好學,逐漸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鉗工。當時風動機械制造廠非常重視對人才的培養(yǎng),廠內每周的三六晚上都要開辦學習班,由老師傅講授機械制圖和設計。王志國每課必上,堅持學習了兩年多時間,熟練掌握了這兩門技術。
當時電影機是緊俏商品,廠里想放電影卻沒有電影機,決定自己制造,鉗工王志國和另一名鈑金工就被抽調出來生產電影機。他們照著蘇聯(lián)折疊35放映機,一個零件一個零件地做,憑著過硬的技術和孜孜不倦的鉆研精神,幾個月后第一臺放映機終于成功完成。接著他們繼續(xù)工作,一連做出4臺放映機,廠里留了兩臺自己用,另兩臺給了宣化電影公司。
做完電影機后,廠工會開始為工人們放映電影,王志國被抽調過去幫忙。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經常整夜整夜地放電影。
幾年后,廠里決定造一輛通道車,解決工人的上下班乘車難題。于是,技術過硬的王志國又被抽調到了改裝組。他們買來汽車發(fā)動機和大梁,然后自己造大架、造外殼,為單位造出一輛班車。后來,王志國被任命為改裝組組長,帶著4個人又造出一臺單車,廠里為了表彰他們,還給他們發(fā)了17元獎金。
10月15日消息,位于上海市金山區(qū)松衛(wèi)南路一旁的粉紅田野走紅網(wǎng)絡,吸引了諸多都市人前來觀賞游玩。這片粉紅田野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