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太長,工作調(diào)換,廠區(qū)易址,物是人非。
可保定的孫曉春、梅育民、鄭建彬、喬擁軍、郝艷軍、張釗、陳潔、李建宇、張學(xué)軍、計忠賢、白志強11個工友兄弟,為了多年情義,用19年踐行了一句承諾,替病逝工友盡孝至今。
他們約定每年10月一起看望老人,從不間斷,不定期的看望更是數(shù)不過來。
老人一個電話,他們隨叫隨到。
19年,他們早把病逝工友的母親當(dāng)做親人,親情如老酒般,時間越長越是醇厚。看似微不足道的件件小事,卻因非親非故、經(jīng)年累月的堅持愈顯高尚。
他們,是燕趙兒女重情守諾的縮影。
“以后我們就是您兒子,有事兒您說話。”19年前,河北新華第一印刷有限責(zé)任公司職工王玉海因病去世,孫曉春、梅育民、喬擁軍等11名工友許下承諾,要代王玉海為其家人盡孝。此后王玉海的父親病故、弟弟結(jié)婚時都有他們11人的身影。“這些孩子太好,我受不起。”說起她的11個“兒子”,王玉海母親張佩蘭激動不已。
一諾重千金。一晃19年過去了,這11人經(jīng)歷了調(diào)崗、離職、廠區(qū)易址,不變的卻是他們的承諾。時至今日,他們早已將張佩蘭當(dāng)做自己的親人。“只要老人在,我們就會一直照顧下去。”梅育民說。
燕趙都市報記者王日成
兒子病故 老人又多了11個“兒子”
王玉海生前是河北新華第一印刷有限責(zé)任公司機修車間的一名職工。1996年,時值壯年的他被確診為直腸癌,1997年不治病逝。其母張佩蘭傷心不已。作為多年工友,孫曉春在內(nèi)的11人幫忙料理王玉海的后事。
“這么多年工友,海子(王玉海)說走就走,我們11個人心里有說不出的難受。”說起19年前那一幕,孫曉春忍不住感慨,雖然張佩蘭和老伴兒有三個兒子,但另兩個兒子因為工作原因經(jīng)常外出,基本都是王玉海照顧兩位老人。他這一走,老人怎么辦?
當(dāng)下,孫曉春等11個人就對張佩蘭老人許諾:“以后我們11個人就是您的兒子,有事您就說話。”說完他們紛紛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
王玉海的11名工友,孫曉春、梅育民、鄭建彬、喬擁軍、郝艷軍、張釗、陳潔、李建宇、張學(xué)軍、計忠賢、白志強沒有把這個許諾當(dāng)做空話。至今19年過去了,他們把張佩蘭當(dāng)做親人一般照顧。
只要老人需要,11個人隨叫隨到。11月19日張佩蘭一個電話,喬擁軍和張學(xué)軍第二天就到老人家?guī)兔Α?墒亲约旱氖虑?,他們卻很少跟張佩蘭老人提及。“老人慢慢上了年紀,好些個事怕給她添亂,我們?nèi)タ蠢先说臅r候都很少提。”張釗說,這也是他們形成的默契。
提起孫曉春他們11個人,79歲的張佩蘭老人激動地說,每年10月左右他們都會提著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一起來看望她,11個人擠在她十幾平米的小屋里,問問她身體的狀況,聊聊家長里短,讓張佩蘭很是心暖。
王玉海去世后,他的父親身體越來越差,孫曉春等11個人有的在病床前照料,有的針對老人的病情四處找藥。
2001年王玉海父親病逝,正值春節(jié),他們也都趕來幫忙料理后事。
2006年,王玉海弟弟結(jié)婚,操持婚禮同樣少不了他們?,F(xiàn)在張佩蘭家里的微波爐,就是當(dāng)時他們11人送過來的禮物。
大事少不了他們,家里小事他們也都關(guān)心著。張佩蘭回憶,有一次喬擁軍路過其住處,發(fā)現(xiàn)家里的水龍頭壞了,二話不說就修好了。同時,他們11人還約定,每年的10月都要一起去看望張佩蘭老人,19年來從來沒有間斷。
“這些孩子們太好,我受不起。”張佩蘭老人感概,王玉海健在時,他們12人的關(guān)系都很好,雖然現(xiàn)在王玉海不在了,但這么多年了真情還在。
一句承諾 照顧工友家人19年
多年工友情是他們堅持的初衷
19年歲月更迭,他們11人經(jīng)歷了崗位調(diào)動、離職等變動,如今只有三人還在原崗位,甚至曾一起工作過的廠區(qū)也變換了地址。是什么,讓孫曉春等11人能堅持這么久?
孫曉春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回憶起當(dāng)年王玉海健在時,他們一起在機修車間的那些時光,談話間透露著對那段青春歲月的懷念。
原來,1988年左右,王玉海、孫曉春等11人同在機修車間。正是20歲左右的年紀,11名同伴一起上班,一起玩鬧。誰在追女朋友大家就一起出主意,誰要結(jié)婚了大家都一起幫忙。
1995年10月13日,是白志強結(jié)婚的日子,一張攝于當(dāng)時的照片里,王玉海、孫曉春、喬擁軍、李建宇、計忠賢等8人都在其中,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孫曉春說:“八九年的時間在一起工作,一起玩,這種情誼在心里,海子(王玉海)的家人就是我們的家人。”
“這一愛心群體的事跡,無論對于廠里還是集團員工來說,都是讓人倍感溫暖的。”新華印刷公司總經(jīng)理王樹青說,他們的事跡是“以廠為家”的企業(yè)文化的真實寫照。為此,該公司還為他們授予“愛心集體”的稱號,與公司先進工作者一起給予表彰。
“只要老人還在,
我們就一直照顧下去”
十余年間物是人非,不變的卻是對張佩蘭老人的惦記。
“19年了,我們11個人早就把老人當(dāng)做自己的家人,這種親情就像酒一樣,時間越長越是醇厚。”白志強如是評價他們與老人的情誼。
10月28日,孫曉春、喬擁軍提前買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臨近傍晚,叫上李建宇、梅育民、張釗、張學(xué)軍、白志強,他們還像每年一樣,能到的都到后,相約去看望張佩蘭老人。就像回家看望自己的老人一樣。而這次,由于張佩蘭強留,他們才在老人家吃了十幾年來的第一頓飯。
“老人提前知道我們要來,下著雨還為我們準備了粉絲,買了烤鴨,還備了煙酒。”孫曉春說,雖然是第一次在張佩蘭家里吃飯,但他們都很自然,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樣。
“只要老人還在,我們就一直照顧下去。”梅育民告訴燕趙都市報記者。